《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保障《条例》的有效贯彻落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在中元节即将来临之际,现就涉及广大市民关心和殡葬管理实施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解答如下:
1.不文明的祭扫陋俗有哪些危害?《条例》的颁布对治理这种陋俗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殡葬改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改革,也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市的殡葬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广大市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民政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比较明显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祭日,在城市道路上随处乱烧纸钱、送路乱烧花圈等陋俗的回潮。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交通、存在火灾隐患、破坏道路、污染空气等。这次《条例》的出台,对于加大治理力度,规范人们的祭奠行为,提高城市文明形象,推进国际大都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条例》对市民的祭扫行为做了哪些规定?
答:《条例》在二十四条明确强调,殡葬、祭扫活动应当摒弃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这一表述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条例》的颁布并不是对人们所有的祭奠活动都要令行禁止。追宗祭祖,悼念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大力提倡。从2008年起,国家专门将每年的四月五日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这种祭奠习俗的尊重;其二,强调祭奠活动不得损害公共设施,影响公共安全和秩序。具体来讲就是文明悼念先人,不得在祭扫活动搞封建迷信。
3.不得在道路及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内焚烧花圈、纸钱及其它封建迷信用品,具体指的都是哪些封建迷信用品?
答:依据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用品的通告》,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一般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物品:(一)冥币、纸钱等“金钱”类冥币、纸钱、烧纸、金元宝、金条、金山、摇钱树、银行卡、信用卡等“金钱”类物品。(二)纸牛、纸马、纸轿车等“交通工具”类纸牛、纸马、纸轿车、纸船、纸飞机及用于交通通行的驾驶证、行驶证、交通路线图等“交通工具”类物品。(三)纸人、纸彩电、纸箱子等“生活用品”类纸人、纸彩电、纸箱子、纸衣服、纸首饰、纸皮包、纸别墅等“生活用品”类物品,以及其他带有明显封建迷信性质的用于丧葬活动的物品;不同材质但与以上几类用途相同的,视为同类封建迷信殡葬用品。
4.对于违反《条例》在公共区域摆放纸牛、纸马等迷信用品,搭设灵棚,吹打念经,“送路”的以及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牛、纸马、幂币等迷信用品或者花圈、花篮等丧葬用品的。将如何处罚?标准是什么?
答:在《条例》的第七十二条中明确规定“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5.依法管理与依靠社会力量是什么关系,《条例》颁布实施后,是否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
答:依靠社会力量治理乱烧纸钱行为,是通过近年来实践得出的一条成功经验。按照历年四个忌日祭奠习俗,由于焚烧纸钱具有时段集中、行为人广泛和焚烧地点不确定等特性,因而,没有广大的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是很难治理的;同时,要想使这种陋俗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改变,没有依法保障也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在今后的全市集中整治中还仍将需要依靠广大社区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6.目前有没有取代烧纸陋俗的文明祭奠方式?具体是哪些?
答:近年来,通过各级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及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出了许多取代烧纸陋俗的文明祭奠形式,其中,“都市文明,集体共祭”“家庭追思会”“鲜花祭奠”和“社区共祭”等形式深受广大市民的认同与接受。另外,广大市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祭奠自己的亲人。
7.市民遇有违反《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行为将如何举报?
答:按照职能和属地管理原则,市民遇有违规行为可以直接向所属街道办事处反映。也可向所属区县民政部门或市殡葬事业管理处执法部门反映。